家校合作助學童 用好數字促成長

面對人工智能(AI)的急劇發展,特區政府年初成立數字(Digital)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該委員會主席施俊輝副局長曾稱將集中於學、教、評三方面推動數字教育,其發展策略重點包括運用 AI 輔助教學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為了解小學教師看人工智能對未來教育的挑戰與機遇。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年初成立調研小組開展專項研究,小組於 2025 年 3 月起經到校聚焦訪談、問卷試查後,擬定了「小學教師看數字教育和應用 AI 工具的看法」問卷,調查同工的 AI、IT 及 STEAM 工具使用現狀、AI 教育的挑戰與倫理議題、數字教育的政策與資源需求等看法。其後,為了三角對照研究的222份量性統計,初研於 7 月邀請幾位教師和家長進行聚焦訪談。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於2025年10月30日發佈《小學教師對數字教育與 AI 工具應用的看法》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廣泛應用IT、STEAM(包括編程)及AI工具於教學中,逾半受訪教師表示曾使用Canva、ChatGPT、DeepSeek及Poe等4款AI程式。然而,教師指出推展 AI 教育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常用 AI 使學生忽略思考過程(77.5%)、AI 素養教育的迫切性(69.4%)、資訊真確性辨識困難(59.0%)、私隱保障(57.2%)、有效提問技巧(prompt)(55.0%)、教師學習及試用AI 時間不足(53.2%)、缺乏評估系統(52.3%),以及對 AI 教育認知不足(50.5%)等。

 

AI發展迅速滲透了不少家庭,調研小組擔心學生會過度依賴AI,導致忽略思考過程,缺乏分析技能;小組並建議AI教育應如 IT 和 STEAM 教育般,透過有機結合、自然連繫方式滲透至各科目,融入於日常教學中。AI 工具不只是科技產品,它正在改變日常學與教的模式,也挑戰我們的教育理念。教師需掌握 AI 教育知識,引導學生善用AI ,同時要從小培育學生 AI 素養,裝備學生預防和應對 AI 可能帶來的危機。在政策層面,逾半教師期望教育局推行六項措施,包括:提供 AI 教學核心培訓(72.5%)、制定學校數字教育發展策略(67.6%)、訂定小學 AI 教育核心課程內容(65.3%)、建立不同學習階段AI素養架構(61.7%)、培育 AI 教學優秀教師(55.0%),以及增撥校本資源試用新AI工具(53.2%)。

 

教育局現正推動數字教育,包括教師借助人工智能輔助教學,這研究發現透過 AI 技術為學生提供個人化學習支援,可善用學時,促進自主學習及融合教育;尤其值得關注,家長希望可加強家校合作,獲得更多AI應用指引,支援子女學習。調研小組強調家長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推展 AI 教育須同步加強家校合作,家長不只是支持者,更是共同促進孩子學習的重要夥伴。發佈會當天小組建議當局宜同步推行家長的AI素養教育,包括向家長介紹AI的基本知識,如不宜向AI查詢新近或即時資料,否則家長容易對AI的用途有誤解,影響數字教育的推行。

 

2025《施政報告》提出優質教育基金將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訂定人工智能(AI)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加強教師AI培訓等。我們不是在等待 AI 改變教育,而是要主動設計 AI 時代的教育。調研小組呼籲各界共同回應數字教育政策,推動 AI 教育發展,特別建議把 AI 素養架構融入於《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中;內地、新加坡等地已有早有AI素養學習架構,期望教育局相關同工急起直追,明年暑假前公布架構,令學界盡早適應。調研小組學術專家馮穎匡博士對香港數字教育發展提出下列六大建議:

 

1. 應對挑戰:建立 AI 倫理框架,推行「Learning about/with/from AI」三維模式

2. 政策支持:制定課程標準、評估體系及 AI 工具導入機制

3. 教師培訓:建立系統性 AI 教師培訓體系,提供教學能力框架

4. 跨學科整合:設計跨學科 AI 教育課程,融入各科教學

5. 家校合作:同步推行家長 AI 素養教育,開發家庭學習資源

6. 資源優化:促進實踐分享,優化基礎設施,推動跨境交流合作

 

面對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速發展,香港的教育界正站在一個重塑學習模式的關鍵節點。正如上文所述,初研調研結果顯示:小學教師普遍已將 IT、STEAM 及 AI 工具應用於教學中,並認識到AI教育的迫切性。在政策層面,教育局除加速制定和公布 AI 素養學習架構,並將其融入《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中,同時須加強系統性AI教師培訓、制定課程標準和評估體系,並增撥資源支持學校試用新 AI 工具。更重要的是,推展AI教育必須同步加強家校合作。數字教育的目標是以前瞻的思維角度,善用AI 的優勢,同時避免衍生過分依賴、思考退化、實境體驗和人際社交不足等問題,為下一代建立一個具備明辦思維與科技素養的學習環境。